我們都知道 ,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比較強,會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進行傳播,很多人都會不知不覺就感染了病毒,感染之后,有些人會出現一些不適癥狀,有些人不會出現癥狀。那么無癥狀感染癥為什么不算確診病例呢?
武漢衛健委:無癥狀感染者無臨床表現。
3月23日,針對無癥狀感染者為何不納入確診病例的提問,武漢市衛生健康委表示,疑似及確診病例需具備臨床表現。無癥狀感染者因無臨床表現,需要集中隔離14天并做進一步的檢測來進行判斷。如果無癥狀感染者在隔離期間出現了癥狀,則將其作為確診病例報告并公布。
按照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(第四版)》相關規定,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無癥狀感染者,應當對其采取集中隔離14天,并且在兩個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。縣、區級疾控機構在接到無癥狀感染者報告后,24小時內要完成個案的調查,及時進行密切接觸者登記,并采取隔離措施。同時,將個案調查表和調查報告及時通過網絡報告系統進行上報。
由此可見,無癥狀感染者上報的數字并不屬于強制公開范圍。
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:“如果是無癥狀感染者在集中隔離期間出現了癥狀,這個時候可將其作為確診病例報告,并且對外予以公布。”
無癥狀感染者的確定,必須具有具備以下病原學或血清學證據之一:
1、實時熒光RT-PCR檢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;
2、病毒基因測序,與已知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;
3、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;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。
根據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(第六版)》,無癥狀感染者是指無臨床癥狀(如發熱、咳嗽、咽痛等),呼吸道等標本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或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測陽性者。
無癥狀感染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者篩查、聚集性疫情調查和傳染源追蹤調查等途徑發現。
少數無癥狀感染者可能會發展為確診病例,但絕大多數會自愈。
根據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(第六版)》,無癥狀感染者應集中隔離14天,隔離期滿后,原則上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者(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)可解除隔離。隔離期間出現癥狀,立即收治入院。
對于一般人群而言,戴口罩、留距離、勤洗手、不聚集等措施是最有效的防護手段。
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,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紹了發現無癥狀感染者的四個主要來源:
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,在醫學觀察期發現了一些這樣的人;
在聚集性疫情的調查中,在開展一些主動檢測的過程中,我們可能發現無癥狀感染者;
在新冠肺炎病例的傳染源追蹤過程中,對暴露人群進行主動檢測時可能發現無癥狀感染者;
在對有新冠肺炎病例、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和居住史的人員主動檢測時,可能會發現無癥狀感染者。
注: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代表本站立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