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del id="8ma2c"><dfn id="8ma2c"></dfn></del>
  • 掃描打開手機站
    隨時逛,更方便!
    當前位置:首頁 > 生活小竅門 > 科普答疑

    感情中依賴和習慣哪個更難戒掉 感情中依賴和習慣是一樣的嗎

    時間:2020-01-06 18:54:50 來源:趣丁網 作者:丸子

    我們都知道,在感情中,往往會容易產生很多不同的情緒心理,依賴和習慣就是其中最常見的兩種心理,很多人都會對自己親近的人產生依賴,會習慣另一個人的存在等等。那么感情中的依賴和習慣哪個更難戒掉呢?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!

    感情中依賴和習慣哪個更難戒掉 感情中依賴和習慣是一樣的嗎1

    什么是依賴

    是伴侶雙方一種致愛的舉動,當然可能是單方面的,也可能是雙方面的,看兩個人投入的情分而定。

    一個人過分依賴你的表現:

    第一、沒有安全感,所以把身心全部投入到一個人身上,尋求庇護。

    第二、愛之深情之切,太愛一個人,也會過度的去依賴,總希望對方跟自己一樣投入。

    第三、自身獨立性差,沒有主見,心智不成熟,把自己像押寶一樣壓在對方身上,讓自己躲在對方的羽翼下,不問世事。

    第四、對他(她)過分溺愛,而讓他(她)產生強烈的依賴性。

    這種感情的成分太堅固,粘性太大,不容易戒掉。

    什么是習慣

    其實愛的成分可能會少了一點,或者夾雜著部分親情,當愛情變成親情的時候,就只剩習慣了。

    習慣一個人的表現:

    第一、吃穿用度都不過問,像寄生蟲一樣生活,坐享其成,這是親情的延續。

    第二、如果哪天不在一起了,會覺得身邊像丟了什么一樣,但是不難過,就是覺得不自在,這是實實在在的習慣。

    第三、有種習慣是愛的成分少一點,分開后會難過一陣子,當遇到另外對自己好的人,也會轉移目標。

    第四、有種習慣是沒有人能取代的,因愛而習慣。

    這種感情,平淡中帶著疏離,一旦有新的目標出現,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。

    感情中依賴和習慣哪個更難戒掉 感情中依賴和習慣是一樣的嗎2

    依賴和習慣哪個更難戒掉

    個人認為,依賴更加難以戒除。

    從生命的浸染深度來說,在感情中,依賴屬于心理層面,與自我需求的滿足與否有關,而習慣屬于生活層面,與時間和頻率有關。從生命活力的角度來看,感情中的依賴更多的是主動尋找,而習慣更多是被動接受。

    感情中的依賴,形式不同但對象唯一

    感情中的依賴,常見于兩種形式:一是,示弱求憐愛;二是逞強求欣賞。從根本上來說,依賴的對象只有一個,當事人的需求滿足和由此產生的虛幻全能自戀而已。可現實卻是,我們往往看到了表象的依賴,卻忽視了潛在的部分。

    感情中的依賴,源于心理需要的未被滿足

    之所以有人在感情中依賴伴侶,是因為他的內在需要沒被滿足,形成了一個大的坑洞,需要在感情中,通過關系的滋養,來填補坑洞。

    人類的內在需要,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“需要層次理論”,呈金字塔式發展:從下往上分別為:生理需要、安全需要、歸屬和愛的需要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。其中前四種被稱為缺失性需要,后一種被稱為 成長性需要。

    缺失性需要極易形成坑洞,而滿足的形式多種多樣,其中人們最常用的莫過于在感情中尋求滿足。如果關系中,一方可以填補對方心理需要的坑洞,那就會引發他如飛蛾撲火一般,死死的圍在他身旁,直到坑洞被填滿為止。

    感情中的依賴,源于“分離焦慮”的作祟

    還有一種感情中的依賴,是由于當事人對“分離焦慮”的恐懼。

    說到分離焦慮,就不得不提和它一體的概念:安全感,這也是人類的五大天性之一。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,是無法忍受分離的。而這兩個概念的源頭,都要從童年期的親子關系模式說起。

   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,安全感的獲得來自于兩部分,一個是父母提供的抱持性環境,一個是完成三次完整的分離過程。

    所謂抱持性環境,是溫妮科特提出來的,他說父母的存在對于一個孩子來說,就好像一個碗,這個碗隔開了孩子和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觸,孩子在碗中,既可以有自己獨立的空間,又可以不用直面外部未知的世界。這個碗,就給孩子帶來了安全感。

    人的一生的三次分離,第一次是出生,從生理上和媽媽分離,第二次是從6個月到3歲,被心理學家馬勒稱為“分離與個性化階段”,即從生理上分離。在這個過程中,如果孩子被允許自己嘗試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情,即“力所能及之事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,那么他就會很好的建立分離——安全這對平衡的關系,否則,他就會懼怕分離。第三次是從3歲以后,可能是終生的功課,即與原生家庭的分離。

    所以在3歲以前,沒有很好的建立分離——安全平衡關系的孩子,成年后在感情中極易陷入依賴模式,因為對于他而言,與相愛之人的捆綁才能帶來安全感。

    感情中的依賴,源于“內在小孩”的外部呈現

    所謂內在小孩是由心理學家榮格提出來的一個概念,通俗來說就是另一個你自己,一個被你忽視的自己。

    情感關系中,有兩組相對的“內在小孩”,分別是:全情付出型和坐享其成型、施虐型與受虐型。之所以說是相對,是因為當全情付出型內在小孩正好碰到一個坐享其成型的,他們就好像被502牢牢的黏在一起,很難分開,即陷入了依賴模式。

    而內在小孩其實都是童年在與父母的互動關系中形成的。全情付出型內在小孩必定有一個興奮型的養育者——孩子的事事必躬親;坐享其成型的內在小孩必然有一個匱乏型的養育者——孩子的需要根本無法滿足。施虐與受虐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
    感情中的依賴一方,之所以會陷入依賴模式,定是發現了內在小孩上的匹配,這種匹配讓他們感到熟悉,進而感到安全。

    感情中的習慣,源于熟悉感帶來的掌控力

    習慣的養成,基于不間斷的重復,它有兩個關鍵變量:一個是時間,一個是頻率。也就是說,不間斷的重復多了,任何人和任何事都可以被習慣。這個習慣更常見為熟悉感,熟悉感是掌控力的來源,因為未知才會引發恐懼,而人們對于已知的東西,會感到安心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習慣養成的兩個變量,哪怕只是改變其中一個,就可能改變習慣。

    由以上分析看來,在感情中,依賴和習慣相比,前者是當事人的主動選擇,侵入的心理程度較深,自帶心理療愈(可正可負);后者是當事人的或主動或被動的選擇,侵入的心理程度較淺,被替代性較強。

    感情中依賴和習慣哪個更難戒掉 感情中依賴和習慣是一樣的嗎3

    感情中如何戒除依賴

    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嘗試:

    1、認清自己的心理需求,尋求更多樣化的滿足途徑

    首先,你可以對照需求層次理論,分析自己的心理需求,看看除了親密關系,你還有哪些可以滿足的途徑?比如自我成長、發展友誼、參加同質性團體、尋找心理咨詢師等。

    2、成年人的安全感,可以實現自給自足

    25歲以后,自己對自己的天性滿足負責。比如抱持性環境,你可以做自己的那個碗嗎?除了戀人,還有什么(物品)可以?你允許自己做嘗試并能接受失敗嗎?

    3、和內在小孩對話,傾聽它的心聲,帶它共同成長

    你可以參加一些內在小孩療愈的課程,和它對話,傾聽它的心聲和需要,傾聽它的委屈和憤怒,找到它形成的模式。然后帶著它和你一起成長,當然這樣的前提條件是,你要找一位合適的心理咨詢師。

    用戶評論

    注: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
    本類排行
    查看更多
    • 生活妙招
    • 家居保養
    • 衣物護理
    • 低碳環保
    • 安全急救
    • 生活用品
    • 防騙技巧
    • 科普答疑
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|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| 下载天堂国产AV成人无码精品网站|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|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|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|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|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|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|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臀| 国产精品第13页|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|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| 亚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| 97在线精品视频|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|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|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|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|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| 人精品影院| 99久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6|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| 精品久久777| 日本精品卡一卡2卡3卡四卡| 九九99精品久久久久久|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|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|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|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|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网站|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av|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|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|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| 色偷偷88欧美精品久久久| 日韩精品在线播放|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|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|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|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|